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不相愛,即如死滅" (We must love one another or die.)

"愛是唯一理智的行為"

"愛是贏的,愛永遠是贏的"(Love wins. Love always wins.)

"死亡,是件悲傷的事,米奇,但活得不快樂也是悲傷"

"不執着的意思,並不是你不讓感覺的經驗穿透你,事實上正好相反,你要讓他完全穿透。這樣你才能將它放下""

"去做出自你真心的事情。這樣去做的話,你不會感到失落,不會感到嫉妒,不會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相反的,你會覺得一切付出只有莫大回報"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及接受愛"

"愛是唯一理智的行為"

"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以上的都是"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裡的一些說話。

我寫著這一篇感想,是希望自己不會忘記在此書中學到的一些永垂不朽的智慧。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一本關於愛與人生意義的書。書中故事是作者的親身經歷,是講述作者的一個患了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還有數個月生命的教授,如何在生命最後的日子中為作者上的14堂關於人生的課。

作者是一個典型的城市人,每一天就是忙著工作。在事業上他做得不錯,但營營役役的生活沒有讓他快樂,而他亦不明白為什麼不快樂。在一個巧合的機會,他知道了最喜愛的教授患了ALS,只剩下4,5個月生命。他前往找他的教授。就這樣,他們就開始了他們每個星期二的約會。

在每次的約會中,作者會跟教授討論關於死亡、愛、青春、寬恕、家庭等的話題。教授分享了他的生命意義,教導作者如何對待事情或感受,從而得到生存真正的價值及愉快的生命。

教授告訴作者,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及接受愛。他鼓勵作者思考什麼對你的生命最為重要,這就是你想要的人生嗎?還是缺少了什麼嗎?

 教授說,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他希望作者能了解到死亡終是會來的,生命總是會完結的。他明白到每當這樣的角度去看待你的生命,那看事情就會不一樣了。我們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太理所當然,卻又重視一些不能滿足我們的物質生活。當明白到終會死亡的時候,就明白什麼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

 教授講述有關家庭。
家庭十分重要,沒有什麼可以替代家庭的關愛,照顧,支持。金錢不行,名聲也不行。同樣,家庭亦教你學會怎樣愛人,關顧別人。當你年老或患病的時候,更覺得家人的照顧是多麼的重要。而且組織家庭的經驗亦是十分難能可貴。所以我們必須愛我們的家庭,就如同教授引述詩奧登說的"不相愛,即如死滅"。

 之後,他們又談論到執著及衰老。
教授說到"不執著的意思,並不是你不讓感覺的經驗穿透你,事實上正好相反,你要讓他完全穿透。這樣你才能將它放下"。我們要放下我們的感受:我們努力的體驗這些感受,好好的思考他,但之後我們必須放下它,不要被感受控制你的生活。
致於衰老,我們不需要因為它感到難過或恐懼。我們要明白到20歲有20歲的辛酸或自由,80歲也有80歲的智慧及疾病。我們只要接受你就是你,我們每人都會經歷年青及老年,所以不用羨慕或什麼的。

 然後的幾個星期,他們聊到關於金錢、愛、婚姻、文化、寬恕

 金錢  - 
"金錢,權力都無法替代溫柔"教授說道。這個世界的文化告訴你賺錢愈多愈好,物質擁有愈多愈好。他們不斷擁抱物質,但物質永遠無法取代愛、溫柔、或親切、或手足之情。教授得到病後,他常邀請朋友、學生、同事等等來他的家。雖然他的家所有的物件沒有改變,但卻變成一個富裕之家。教授認為物質不能讓你滿足,只有不吝惜的分享你的時間、你的關懷、你的才能。這樣做就能得到大大的滿足。所以我們要投入去愛人,投入去關懷周遭的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對別人付出,才讓他覺得自己活著。

  -
"愛讓你活在人間,就算死了也活著",教授說了一句"誨人不倦,至死方休"。我明白到,只要你是真心的,全心全意的聆聽別人的說話,分享自己的情感,對方就會感受到你的愛及溫柔。這一點便會長在對方心中,而對方就會以愛去回應你。

 婚姻 -
"相信婚姻的重要性" ,現代的人都比較懂得愛自己,卻忘了找到至愛的重要性。當我們生病或老去的時候,愛人就是在你身邊的那一個
在婚姻,你會受到考驗,會發現自己是誰,發現對方是誰及如何相處。而教授說,"愛情和婚姻有幾條不變法則: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會有很大的麻煩。如果你不懂如何折衷,你會有很大麻煩。如果你們之間不開誠佈公,你會有很大麻煩。如果你們的生命沒有相當的共同價值,你會有很大麻煩。你要有相近的價值觀。"
而雙方要相信"不相愛,即同死滅。"

 文化 -
教授表示"人只有在受到威脅時才會變得醜惡。我們的文化告訴我們怎麼去想一些事情,如把錢奉若神明,被照顧是丟臉的事,女人不夠苗條等等。這都只是文化賦予我們的想法。
在社會的一些規則我們要遵守,但我們要看重什麼,認為什麼才是正確,這些東西就必須自己選擇,不要受任何人或任何社會,為你決定這些事情。
教授又說道,我們要建立自己的文化,並為你所愛及愛你的人建立一個小社群。因為生命一開始時,我們是嬰兒,要求別人才能存活。到生命盡頭,你會變得像我一樣,也有需要別人才能存活,對吧?還有一個秘密:就在開始和結束之間,我們也同樣需要別人。

 寬恕 -
教授在最後的第12個星期說過,他後悔自己生命中的心懷仇恨、頑固執拗、傲慢,虛榮。這些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為什麼會做出這些事來呢?
教授試過在他朋友死前也沒有寬恕他,到最後他就十分悔恨自己為什麼不能寬恕說他的好朋友。
我們也應該有寬恕自己沒有去做的事,亦寬恕自己早前做得沒有這麼好的事。因為這樣子對自己沒有半點好處。要同自己和好,也要和身邊每一個人和好
到最後,教授再一次談到了死亡。教授說:"死亡結束的是生命,不是關係。"






成長 VS 價值



在投資當中,這麼多年來大家都很喜歡用兩個詞語去分別股票的種類 - 成長和價值。在分析基本面的時候,很容易就用上了這兩個詞語並說- 這一間公司是成長股,那一間就是價值股。我先簡單的去介紹一下什麼是成長股,什麼是價值股。

成長股就是形容一些企業,它們的前途一片光明。它們的盈收很大機會會長期獲得增長,投資在成長股在未來就可以分享它們的成果。

價值股就是形容企業現在擁有的資產加起來,遠高於它的市值的一些企業,投資在價值股就等於以0.5元的價格購買擁有1元資產的企業。

以上兩種的說法並沒有錯,但在實際操作上來並沒有這麼簡單。
就成長股來說,市場的確存在一些前景優秀的公司,但知道公司前景優秀不是一個人,而是很多人。就是因為這個情況,所以成長股的價格往往就會很高,如果它的成長速度並沒有預期的高,它的股價就會嚴重下跌,讓投資者招致損失。

而價值股呢? 如果它的淨資產值長期比市值高出很多,那一定是因為某種原因所導致的,可能是長期虧損,可能是管理層自肥,又可能大家懷疑財務報表的真確性。如果情況一直這樣,那未來的情況可能會一直維持這樣,讓投資者難以獲利。

所以說,雖然股票投資的原則是很簡單,但就好像愛因斯坦常說的,"一切都應盡量簡單,但不能過於簡單",而且股票投資從來都是"簡單而不容易"的。

在我而言,股票並沒有分成長股或價值,而其實"成長"是包含在"價值"裡。
企業未來的成長的確能提高企業的價值。就好像的之前所說,企業的價值就在於它未來所有時間所產生的現金。所以說,如果企業能提升盈餘,那價值當然可以提高。但這一假設必須是保守並根據現實情況去分析。
所以說,我認為最合適的投資方法是,以保守的方法為一間企業計算它的現金流,再以合理的百分比去作資本化,如果得出的價值是遠比市值為低,那這一間企業就值得我們投資了。



股票分類


不單是在投資,幾乎所有的領域中,如果想有所進步的話,我們要做的不外乎兩樣東西。學習前人們經驗得來的正確知識,之後就去實踐後檢討。好像如果想打好網球,就需要找一個經驗豐富的教練,並不停的練習和比賽,並好好檢討得到的經驗。當然,如果要參考的是'前人們',就要留意他們的優點並加以學習。反之,亦要注意他們犯了的錯誤,並引以為鑑。

在運動領域上是這樣 ; 在藝術上的領域是這樣 ; 在投資上也是這樣。
在學習前人的經驗時,學習到得到滿意回報所需的個性、知識和觀念。亦明白到很多失敗的原因。

我相信,很多投資者都知道彼得 ‧ 林區這號人物,亦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有關於投資的知識,尤其是關於成長股的分析方式及正確投資態度。而我在他的身上學習到有助於我操作投資組合的一種技術,就是股票分類。

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技巧,就是把分析或投資的股票上分成以下的幾個分類(其實他是分為6種,但我覺得5種已經可以了)。

穩健成長股
穩健成長股代表著一些比較成熟的企業,這些企業一般都是成為龍頭公司位置很久或規模已經非常大,而且盈利十分穩健。但因為市場飽和或行業行情的原因,它們只能慢慢的成長,甚至是持平。例子有長和。

快速成長股
快速成長股代表著一些正處於高速成長的行業或雖身在傳統行業,但企業本身在高速成長中的公司。通常這些企業的規模都是比較小,但它們擁有獨得的護城河,並讓它們可以高速成長。例子有初期的騰訊,維他奶國際等。

價值股
價值股代表著一些股價遠低於公司資產的價值的企業。例如說,一間公司擁有的現金,扣除了所有債務剩下來還有五億元,不過它的市值只是兩億元。這一間公司就名副其實是價值股。這個情況大多出現在房地產公司或業績不好的公司。

轉機股
轉機股代表著一些本來盈利表現不好,但因為管理、業務或方針上有重大改變,讓公司盈利有改善的企業。早年美國蘋果公司,Steve Jobs的回歸就是一個經典的轉機股案例子。

景氣股
景氣股代表著這一類企業的盈利容易受到一些外在因素影響,企業表現往往是好是壞。石油企業就是景氣股的典範,它們的盈利都受到石油的價格影響。

透過這樣的分類便容易明暸買進的原因及企業的特性,並從而決定操作的方式。例如說,如果了解到買的是一間景氣股的企業,你就知道要在行業表現底部,並開始改善獲利能力的時候才是最好的買進時間。但如果是成長股的話,只要企業的競爭優勢,獲利因素一直沒有受到影響,只要一直留意著它的表現,並一直持有就可以了。

這個就是在彼得 ‧ 林區身上學到最寶貴的知識 - 股票分類。

價值投資五大關鍵



我還記得已故Apple 總裁,Steve Jobs說過 "我們身處於很複雜的世界,我們根本沒有辦法讓群眾好好的記得我們,所以我們必須非常清楚去表達要被他們知道的事" 。

我在早前閱讀了一本書,書名為"價值投資五大關鍵"(The 5 Keys To Value Investing)。作者是J.Dennis Jean-Jacques,他是富達基金的分析師,並在偉大價值投資者Michael Price管理的基金工作。

這一本書就正正做到Steve Jobs說的"非常清楚去表達要被他們知道的事"。它十分清晰地告訴讀者價值投資是什麼一回事,並說出其重點及要注意的事情。

書如其名,它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解釋圍繞著投資上市公司應注意的五大關鍵,而其他部分就是講述其他有關實際操作的時候的技巧,如心理建構,建立投資組合等。
雖然這一本書的目標讀者是一些有投資基礎知識的人,但它仍能簡單的解釋價值投資要留意的事。而以下就是書中所述說的五個重點:

企業
價值投資者應十分注重分析企業的年報,並以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量表的分析作為量的分析。同時以各種方式去盡力了解企業的行業情況(如垂直分析及麥可波特教授所創立的競爭策略),競爭優勢(如SWOT),管理者的能力(如EVA)等等為企業的質的分析。大家請記著,我們再多的分析,都是為了增加企業能產出現金流的確定性,但諷刺的是,我們是不可能100%確定,所以我們要習慣在不完全的資訊下做決定。

價值
價值投資者當然十分注重企業的價值與市值之差。書中介紹了不同的考量工具去釐定企業價值。當中有P/E,,P/B,EV/EBITDA,EV/R,P/S,PEG,DCFF,Sum of the parts。這些都是價值投資者常用的工具,每個工具都有其優點或缺點,我們會在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工具。不過最終的原因都是為了為企業估出大慨的價值。

價格
價格指的當然是企業在市場上的價格。雖然這一點沒有什麼好說明的,但我們不能忘記的是價格是投資中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在投資時千萬不會忽略它。我們就算找到了好企業,也必須在好價格出現的時候才買進。

催化事件
簡單來說,催化事件就是促成價格變動的事件,這些事件能讓企業應有的價值反映在市場價格上。企業價值的催化事件有很多不同的類型,最典型的有出售資產、合併、私有化、回購、分派特別股息、分拆上市等等。催化事件對價值投資者來說很重要,因為我們就算是以很低的價格買進,我們還是要等到催化事件發生讓本身的價值反映出來。
其實不一定是一些商業行動才是催化事件,有時候如果你買進的時候是因為一上悲觀的想法導致低價,那"時間"可能就是你最好的催化事件了,我們只要等到時間過去,讓市場對它的評價回歸正常就好了。

安全邊際
這一點我在其他不同的文章也有說過,而J.Dennis Jean-Jacques當然也覺得這是價值投資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本書當中,它以定量及定性去尋找安全邊際。定量方面,J.Dennis Jean-Jacques以傳統葛拉漢( Benjamin Graham)的方式,即只注重資產負債表去釐定價值,如以清算價值,重置價值,帳面價值去評估。而定性方面,即以sum of the parts,股息殖利率或歷史觀點去評估。在另一方面,作者亦有講述風險及不確定性。簡單來說,風險即一些知道或許會發生的一些事件,如通貨膨脹,利率水準,新產品發展失敗,代替品發展良好等。但不確定性即一般人說的黑天鵝,就是一些發生機會很少,影響很大的事,例如會計作弊,天災人禍等。價值投資者不應該投資在一些因為不確定性而低估的企業上,除非你已了解到事件發生後的後果帶來的所有結果,企業是承受得了及價值是以假設已損失的基礎去估算。

這一書中的其他要點,即買進等於企業部分擁有人,建構投資組合及心理要素等同樣重要。
我深信"價值投資五大關鍵"這本書能全面的提供一個成為價值投資者的基礎。



護城河


現今社會,不論生活在繁華的大都市,還是二三線城市,商業活動不斷的愈來愈多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在我們身邊的商店,公司都不停的轉變,我們附近的早餐店,或許下一年已經轉了不同的餐廳;我們今天經過的理髮店,說不定下年已變了一所診所。

大部分企業是我們生活的插曲,只出現了一段短時間。但有一小部分的企業能夠做到屹立不倒,而且還不斷的狀大,例如華特迪士尼(1923年)、可口可樂(1886年)、滙豐銀行(1865年)等等。為什麼有一些企業只能撐了一年半載,但另一些企業就能愈做愈大呢? 成功的企業當然會有一些特別的優勢。在我個人認為,有一些優勢是只能用倒後鏡才能看到的(例如香港長江實業初期的優勢很大程度要歸功於主席李嘉誠的投資眼光及個人能力,這個很難在初期就肯定長江的未來發展,只能在成功後作總結),但有一些特別的競爭優勢是能在企業現況分析出來,根據巴菲特的說法,他稱這些競爭優勢為企業的護城河。

在投資領域裡,護城河經由投資大師巴菲特提出,並用來說明一些企業難以改變的競爭優勢。憑著護城河,企業能長期做出比對手低的成本,或提供到任何對手都難以複製的滿足感給予客戶。所以擁有護城河的企業能長期得到較高的報酬率,並把讓競爭對手難以接近,而且情況不容易改變。

在證券分析,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質與量的企業分析。對於長期投資來說,識別企業的護城河是'質'的分析當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只要確立了企業擁有真正的護城河,投資者就能對企業未來產出豐厚的盈利充滿信心。

雖說每一度護城河都是獨一無二的,但經過長期對商業模式的研究、透過書籍或經驗的啟示,並做了多年各式各樣的'客戶'的心得,以下的幾點就包含了大部分的能形成護城河的優勢:

1. 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包括品牌、專利、牌照、信譽,讓競爭對手無法跟進。如電訊公司、可口可樂、藥品公司等。

2. 顧客需要花費高的轉換成本
當客戶購買及使用了公司的服務或產品後,他們會難以捨割或轉換的成本/風險很高。如企業銀行、數據中心、軟件公司等。

3. 網絡經濟
擁有強大的網絡,或擁有強大的資訊,並愈多人使用公司的產品,就能讓公司擁有愈多的網絡或資訊,如信用卡公司、淘寶、Microsoft Office、匯款公司等。

4. 成本優勢
有較有利的獨特位置、十分有效率的企業流程、規模、擁有獨有資產等優勢。如較近的水泥場、較高技術並加快流程的印刷商、有優質生產紙漿木材地段的企業等。

5. 規模優勢
這個是大部分人都了解的優勢。我們要留意到一些固定成本比例要高,及固定成本是能有效地幫助銷售的產業。(如建立了竉大物流網的Amazon,投入資產建起網絡的電訊商等。)當然,如果客戶成本能被大大攤分的就更好了。如電視台等)

6. 利基市場 (Niche Market)
利基市場意思是市場小,並已有一至兩間企業獨大,令想加入的新企業覺得風險比回報高得多,不會有興趣投入市場,如本地報紙,特殊設備生產商等

以上的條件只是提供給大家一些護城河的慨念。
在現實中,我們要針對每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

1. 是否能提供長時間的高股本/ 資產報酬率,
2. 新競爭者是否難以複製,
3. 而產品需求是否在預期內也不會減少或被代替品代替

如果以上三個問題答案都是'是'的話,才可說是企業的護城河呢

債券分析的認知


在香港,因為債券投資的投資額比較大,而且香港大部分的債券波幅較股票小,所以大部分投資債券都是機構投資者。再者,大部分投資者都接受了長期而言,債券的回報較少,所以甚少散戶投資人會關注債券。
因為如此,分析債券的人有如鳳毛麟角。雖然是這樣,但我認為債券分析對於分析師來說有十分大的幫助。

以下是一些在學習債券分析得到的覺悟,讓我對投資有莫大幫助的要點:

1. 利潤保障
在債券分析中,有一項十分重要的要點是,企業有沒有能力償還利息? 這一點啟發了我兩樣事情。
第一是安全邊際概念,在債券分析師在分析企業能否發出利息,他們會留意企業在過去的盈利是否長期高於利息支出。例如,如果一間企業的利息支出為10元,一般分析師會希望企業有約5倍(Depends on 行業) 的盈利,即50元的盈利,而不是10元,而得到足夠能力發出利息,這就是安全邊際,同樣的概念我亦apply在普通股的投資。
第二是股利保障,同債券一樣,每年的股利是普通股股東的重要回報,所以我們亦可以利用類似債券分析的方法去盡力確保股利的回報。

2. 合理回報
在債券分析,我們會十分在意整個債券中我們能得到的回報是多少,並會明白到投資在保有本金的情況下,一般,或優厚的回報大約是多少。而不會像很多投資於普通股的投資(機)者,抱著一個要快速得到以倍計算的想法參與證券市場。

3. 比較分析
債券分析經常會做的一件事是比較市場上不同的債券。因為我們知道,經過比較利率、孳息率、企業資產負債表等,我們能選擇到自認為最好的債券。我十分奇怪有很多投資者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們不會套用於普通股投資。我認為透過相同行業,甚至不同行業的企業作比較能有效幫助你了解,並選擇較好的投資目標。

4. 保守角度
因為在債券分析的時候,分析師時常會關注到現況,而所有的分析都以'保障'為大前提。例如,分析師一定會考慮到如果公司發生什麼事,本金是否安全。公司未來的盈利是很大機會有能存多於利息支出等。我會認為這是防守的想法。我覺得在投資普通股的時候,這個想法比起投資債券更為重要。我認為在我們考量一間企業未來會否有增長前,我們應先考慮企業的防守能力。即企業是否有能力繼續創造不少於本年度的盈餘,而且在資產負債表中,企業是否有能力在不增加負債的情況下,資產方面有本年度的增長呢?

總括而言,我認為債券投資的分析其實跟普通股的分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們如果學習了債券投資的分析,必定會對投資於普通股的信心增強不少。



喬布斯 Steve Jobs



在早上起床的時候,我照常在看著facebook,在一個專頁上(已忘了是哪一個專頁),有一個帖子寫了一句說話 - 歷史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當然,我不是一個歷史學家,事實上從小就不喜歡歷史科(有經過歷史科考試的人都會知道原因吧)。但這一句話,讓我回想起早年讀到的兩個人物傳記,這兩人的歷史就在不知不覺的深深影響到我的想法。而其中一個就是Steve Jobs (喬布斯)。

差不多在Iphone 4面世的時候,因為感覺到Apple產品的偉大(當然更重要的是因為那時候很閒)讀了第一本有關於Steve Jobs的書。

可以說,Steve Jobs的故事啟發了很多人。
他一直在他喜歡的電腦科技業上學習及努力,讓我知道為什麼熱情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他一直製造更好的科技產品,並成功地改變很多人的生活,讓我明白找到你熱愛的事,勇敢的追求理想就是改變世界,讓社會變得愈來愈好的最好方法;

他從一而終的開發電子軟硬體並帶給世界每一個人,讓我了解到如果要做好一件事,就要常記住我們的初衷,不要受中間的過程給打敗或影響,努力不懈的向目標進發。

Steve Jobs 很幸運的在小時候就發現了自己喜愛的東西(電子產品),並確信電子科技能改善人們生活。他堅持要做出最好產品,並深信只要努力做出最好的產品,人們便會深愛及使用。他不只希望做好產品,在營銷、生產、物流、廣告、甚至包裝都希望做到最好,讓客人有最好的整體體驗。他不斷的告訴他的同事,個人電腦就像人類智慧的延伸,好的產品就能改變世界。

眾所周知,跟Bill Gate或Mark Zuckerberg不一樣,Steve Jobs並不是一個電子天才或程式專家,但他利用他的個人魅力和獨特的眼光及品味,讓Apple成功製造出受大眾歡迎的產品。

總括而言,他的人生讓我明白,在每個人找到你的理想並勇敢追逐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難題。或許有時候會感到氣餒,但要知道,這是一個過程,要努力學習並把事情做得更好,才會有機會達成你的目標。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追求理想是十分困難的事,所以我們一定要去做自己熱愛並擅長的事,才能有辦法堅持下去。另外,Steve Jobs讓我感受到,你的熱情會感染到你身邊的人,只要你散發著你的熱情,那總會有人會在某方面的幫助你達成你的理想。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安全邊際及市場先生



1602年,自從在荷蘭誕生了第一個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証券交易所後,人們對証券交易的熱衷就有增無減。時至今日,因為傳媒,互聯網的掘起,有關於市場的消息由從前每週,每日更新,到現在每分每刻都從你的手機告訴你,有什麼新聞,有什麼新的機會。

但從古至今,人們沒有變的是,他們希望從這些資訊裡,得到低買高賣的機會。

低買高賣是人人都希望在投資得到的結果,但有投資過的人(尤其是在股票市場)都知道,要長期得到這個結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低買高價,很明顯最重要,並且我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何謂低,何謂高。對於這個定義,合適的估價是最有效幫助大家的(稍後的時間我亦會同大家一起研究和分享估價方法),但可惜的是,估值跟數學科或在超市買菜的價格不一樣,估值只能是一個大概的數值,而且公司價值是一個動態的行為,所以單單是以合適的價格買進股票並不能得到保障及長期得到利潤。

在1934 及1949年,世上最偉大的價值投資者,Benjamin Graham,出版了兩本我認為非常的理智、客觀、睿智及完整地詮釋和正確地提供了能長期運用到資本市場的理論。我個人認為"證券分析"和"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是每位投資人必需閱讀的兩本書。對我來說,裡面提到的理論及邏輯能理智及合理地解釋了股票市場很多的情況和箇中因由,並且創新地提出了一些永垂不朽,並簡單明瞭的智慧。

在證券分析中,作者詳盡解釋了分析者如何分析不同證券的要點,以及不同證券在公司財務和公司整體價值及價格上要注意的事項及分析的方法。再者,作者亦提出作為投資者必須要了解的良好投資觀念。
而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中,作者利用簡單易明的手法去講述每位投資者作出投資時可作出的選擇(自己選股、投資基金等);利用分類(防禦型及進取型)去讓投資者作出投資的取向;及投資者重要的觀念。
在書中,Benjamin Graham提出了兩個十分重要的觀念 - 安全邊際及市場先生。

安全邊際的觀念正正是加強投資得到的保障,並能讓投資者長期得到回報比風險高得多的概念方法。安全邊際最核心的觀念是以遠低於企業價值的價格買進股票,價值與價格的相距愈多,安全邊際愈大,保障就愈大。
這一個概念對我影響十分大,這對我'何時買'及'何時賣'都很大幫助(尤其是買點)。
當我第一次遇到這個概念的時候,我的興奮感打從心底出來。由當時,一直到現在我不斷的學習,例如企業競爭優勢、財務報表分析、估價模式、成功及失敗的成長或價值股的特性、各行業的商業模式優劣性等等。都是為了確定一間企業的價值到底與它的價格有多大的差距。
安全邊際亦能加強持股,甚至增持的信心。我從安全邊際這個概念學到,認為只要企業的價值沒有改變的話,價格如果是下跌,這樣只是有更大的安全邊際,並提供更好的買進機會。(但大家請留意,價值是一個會改變的數值。正因為這樣,改變你投資的想法不是一個錯誤。相反,明知道情況改變了也固執不改的話,才是真正的錯誤。我們作為分析者的時候,只是把企業現在及未來可能的發展分析出來,並增強自身看法的確定性。但我們不是預言家,所以對未來我們只會密切注意,並對未來的事迅速作出回應)

另外,市場先生就屬於一個比較簡單的觀念,卻對投資者幫助很大。
市場先生是Benjamin Graham虛構的一個人物。我們假設世上有一個人叫市場先生,他十分熱心於你的投資。他每分每秒都會為你的投資報上價格。但市場先生是一個情緒起伏很大的人,他有時會十分亢奮及樂觀,或會認為世上一切都十分美好,那時他會給你很好的價格。但有時會十分悲觀,並認為世界快要末日了,那時他會給你很差的價格。面對著瘋子一般的市場先生,我們大可以在他傷心悲觀的時候不理會他,並在他快樂樂觀的時候賣給他。而我們實在沒有理由要跟著他的情緒做人(事實上市場先生真的像小孩一樣,會因本來很小的事加以放大並大發雷霆,在那時候,我們只需要做回我們家長要做的事,不理會他,而不要滿足他的任性)。

安全邊際及市場先生這兩個觀點大大影響了無數的投資人,尤其是價值投資者(如巴菲特,彼得林區,卡拉曼等)。這兩個理論經過數十年的時間,由1930年到現在同樣合適。我相信如果投資人以耐心及理智的運用這兩個理論,在投資事業上必定可得到很好的結果。
 

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老師,就是教導你,給予你知識或智慧的人。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會遇上無數的老師。老師們會透過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塑造我們的想法。當我們每遇到一些認同的人或事的時候,我們也會或多或少的以他們的行為作一個典範,從而內心希望在某方面的成為他們。

而美國在1706年就誕生了一個受很多人認同的一個老師 - 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的一生成為大部分人成功的榜樣,我強力建議大家閱讀兩部極受歡迎的書 - "富蘭克林自傳"及"窮理查年鑑"。這兩部作品成為了很多人學習生活的聖經。而我亦從這兩部作品裡深深感受到持續學習、理智判斷、堅定不移,不斷改進的力量。

他出身寒微,但他透過對知識及智慧的追求及堅持努力做好每件事,最後得到成功。他由一名印刷工人,到最後他成為了政治家、科學家、出版商、記者、作家、教育界、慈善家、外交家及發明家。而且他也組織了美洲第一間圖書館,美國第一對消防隊。而窮理查年鑑就是他為了教導美國人民而出版的一本年鑑,他在年鑑上寫出了不少智慧語句,好讓美國人民養成一些生活好習慣。

我認為他的成功最大的原因在於他的理智及努力。其實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就清楚知道什麼是"勤有功,戲無益","知識就是力量","懶惰是魔鬼","終生學習"等等。但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呢? 富蘭克林就知道養成這些好習慣的必要性,所以他列舉了13項他認為至關重要的個性,並實行克己修德計劃,並今週嚴修一個,重複進行,期間記錄自己的情況,直至鞏固了13項美德為止。因為我十分認同他這13項德行能避免犯下任何形式的錯誤及有效地持續進步,所以就算是比較冗長,我也想在這裡列出:


節制,不囫圇吞棗,不狂飲
沉默,發言一定要能夠為對方或自己創造價值
秩序,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要有它們自己的位置,所有業務都要有它們自己的時間
意志,說到的就要做到,做到跟你說到的一樣好
節儉,花費一定要能夠為別人或自己帶來價值
產出,時間跟精力必花在有用的事物上面
誠懇,不用詭計,用純粹而平等的角度思考,如果要發言,就照著你的思想說
公平,不冤枉人,應得的就要取
中道,避免極端,不要落井下石
整潔,絕不容忍身上、衣服與家中的髒亂
平靜,不被世俗所擾,也不為無法改變的事情所困
潔身,性愛是健康與生育的,不是發洩或是報復的管道



富蘭克林從20歲開始嚴守美德,讓他得到豐富的知識及智慧。這樣做好讓他不只擁有富足的人生,並因為對人們及國家重大的貢獻,從而得到大眾的尊重及祟高的名聲。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他透過自己的人生,讓他無論近在身邊,抑或遠於數百年後的我們,都得到正面的教誨,正式以生命影響無數的生命。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一篇短短的日誌實在不能詳細的講述富蘭克林的事績及智慧。就如他在"窮理查年鑑"說的,"天助自助者","勤勉有耐心,老鼠咬斷粗鋼筋"。再一次說,請大家閱讀"富蘭克林自傳"及"窮理查年鑑",你就必定能得到更富足的人生!